1. 主页 > 欧洲杯资讯

2021年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预赛圆满举行(组图)

球员们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一场比赛。

球员们在训练场上大汗淋漓。

教练用手纠正动作。

队员们正在进行多球训练。

三峡晚报全媒体记者朱燕云通讯员陈晓颖/文全媒体记者景卫东黄善军/图

核心提示

5月14日至18日,2021年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预赛(宜昌赛区)在宜昌市体育中心体育馆顺利举行。 来自全国50支少儿乒乓球队的466名领导、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宜昌一决高下。 本次比赛是今年我省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乒乓球比赛,也是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赛事。 连日来,记者陆续走进赛场,了解宜昌青少年乒乓球的幕后故事。

开门办赛,落人才

本次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优秀乒乓少儿精英。 他们中的大多数年龄在 8 到 10 岁之间,最大的不超过 11 岁。

14日上午的比赛中,来自黄石训练基地的于婉婷对阵来自湖北奥体中心的王令宜。

“我的偶像是马龙,我想成为像他一样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 于婉婷表示,虽然最后因为发挥失误1:3不敌对手,但下午还有比赛,她依然信心满满,会全力以赴。

记者在赛场采访中了解到,2021年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是一项面向社会、学校、俱乐部和个人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 这意味着参赛选手有的来自职业体育院校,有的来自体育俱乐部。

不同训练背景的球员,能力有这么悬殊吗? 答案是:不一定。

同样在14日上午,来自湖北永冠体育俱乐部的9岁小将马敬涵对阵山西队王皓宇。 马敬涵开局不利,输掉了第一局。 但他一点也不气馁。 从第二局开始,他越发进入状态,随后连扳三局,最终3:1战胜对手。

“这次比赛是打破报名壁垒,不拘一格地选拔乒乓球后备力量的一次尝试。” 中国乒协青训部主任赵霞介绍,不仅有专业体校,还有很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比如在各个俱乐部,教练员常年扎根基层,却始终坚持培养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我们有义务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为全国的孩子们提供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让更多的乒乓球好苗子能够一展身手,被发掘。”

据湖北省体育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竞技训练部负责人张玉杰介绍,公开赛、面向公众报名的方式也为湖北青少年乒乓球吸引了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团队。 以往只有在地市、地市、省高校注册的专业运动员才能参加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 现在开放报名,取消报名限制,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涌现出很多人才。 强大的俱乐部。 “近两年,全省近600人次参加了每一届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在俱乐部中发掘出越来越多的优秀苗子,犹如大海中的宝石。” 张玉洁说道。

打破壁垒 体教融合 培养后备力量

同样湖北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在宜昌,“打破壁垒,深化体教融合,培养体育人才”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夜幕降临,市全民健身中心二楼训练场灯火通明。 宜昌乒乓球体校的同学们在赛场上拼抢激烈,攻、劈、扣等技法轮番上演。 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背景。 学校里,他们白天在各自的校园里学习,晚上却在同一个球场挥汗如雨。 18日晚7点,记者走进宜昌市乒乓球体校。

“宜昌乒乓球体校办学十余年,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校长胡佳告诉记者,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同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质量需要专门的人才发现和选拔机制,专业的教练员和训练场地,经常参加专业比赛,提高比赛水平。

“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体校,比如寻找有潜力的学生,送到体校进行专项训练,有的确实成为了体育专业领域的人才,但也有学生进不了省。”因为比赛成绩不够,国家队,文化素养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短板,所以有些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体校;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在校园里得到的更多是“锻炼” “为了体能”,而不是专业的“训练”,所以一些有天赋的体育苗子无法保证高水平的训练。”胡佳说,近年来,国家鼓励打破壁垒,加强体育融合和教育,使社会力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2020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在大中小学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教育体育部门整合校内赛事、U系列赛等各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校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体教融合的核心在于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与文化课程的结合,让学生在专业训练的前期就可以得到高水平的教练指导,而不会耽误文化课程的学习。 “即使中后期不走体育专业路线,孩子也能有文化成绩做保障,路可以走得更宽。” 胡佳说。

训练场上湖北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金东方小学的学生元悦正在与对手激战。 7岁时,她进入宜昌市乒乓球体校进行专业训练,开始了白天上课、晚上练球的“双面生活”。 每天晚上7:00到9:00,风雨无阻,她总是在桌子上忘我地练习。 2017年7月,7岁的她首次参加宜昌市第五届运动会,一举获得团体冠军。 2019年参加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九岁女子团体亚军。 第四名,仅次于省队球员。

“不仅是元悦,正在培养的这批孩子,个个都很优秀,在校成绩优异,在乒乓球领域,也都具备省赛前六的实力。” 胡佳说。

训练场上,一组照片组成的荣誉榜引人注目。 七名刚刚升入知名高校的学子手持乒乓球拍,笑容灿烂。

“这是第一批在乒校训练的高中毕业生,他们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了心仪的大学。比如2000年出生的张博康,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他曾在2007年至2018年宜昌市乒乓球学校集训,获湖北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乒乓球男团亚军,2018年以高三名的成绩被武汉大学法律系录取武汉大学一级运动员。” 在胡佳看来,以往“体育”和“教学”各有所长,单靠一己之力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只有体教融合,才能建立科学的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使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人才竞赛不断涌现。

触手的延伸让全民都燃起了乒乓球的热情

早在2018年7月,宜昌就出台了《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成为全省首个出台《关于体育强市的意见》的城市。 在宜昌市乒协副秘书长熊玉春看来,少年强则国家强,集中在一个城市也是如此。 青年体育强,宜昌体育强。

“乒协成立近20年,人数从几百人发展到近千人,目前青少年占1/4,比赛水平越来越高。年轻人会员已经成为宜昌市乒协非常重要的新生代力量。” 熊玉春说,宜昌市青少年乒乓球比赛水平仅次于武汉和黄石,处于全省前列。 每年,乒协都会组织比赛,小会员们踊跃报名。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宜昌的青少年乒乓球队越来越下沉,一些县市区甚至乡镇都有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和培训机构。 “我们乒协的很多优秀教练员都深入基层,到县城开课,在地里挖出好苗子,不仅不拘一格地减少了人才,还增强了后备力量。”宜昌乒乓球队带动了一些乡镇和农村的体育氛围,伸出了全民健身的触角。 熊玉春说,现在枝江、宜都等乡镇也在掀起“乒乓球热”,这与我们市政府提出的宜昌建设体育强市、建设全民体育之城的目标是一致的,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如此。

对于培养宜昌青少年乒乓球人才队伍,熊宇春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说,“一是推动乒乓球更多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现在中小学生人数众多,有很多好苗子需要我们去发掘;二是借助社会力量打造全民乒乓球热度,比如我们乒协组织各种活动,激发青少年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第三,我们要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团队要过硬。最后,提高运动员水平需要提高家长的支持 近年来,一些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过程中选择了放弃乒乓球训练,一方面需要提高水平让每一位运动员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有才华的优秀苗子继续发展。”

本文由空卡体育发布,不代表空卡体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uhengdianfen.cn/ouzhoubeizixun/427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